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甘肅創建訴調、警調、訪調“三調對接”機制——

多部門協同調解基層糾紛

本報記者 宋朝軍

2025年07月28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一場大雨落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綜治中心調解員朱培宏有些放心不下,早早來到城關鎮居民周某家。周某家的房子剛翻修不久,朱培宏很是牽挂。

  一年多以前,二人初次見面,那時周某正焦急地上訪。

  當時,臨潭縣供水公司在他家旁維修城區管道,但由於管道設計問題,水管爆裂,導致周某家的房屋地基下沉,牆體出現嚴重裂痕、部分倒塌。隨后,周某和供水公司協商,雙方對責任認定無異議,但始終沒能就賠償方案達成一致。

  久拖未決之下,周某開始上訪。信訪部門認為此事項屬於申訴求決類矛盾糾紛,於是按照訪調對接機制,流轉到縣綜治中心調解。

  為進一步解決基層治理中“各管一塊、各管一段”問題,從2023年開始,甘肅建立訴調對接、警調對接、訪調對接的“三調對接”機制,將法院當事人同意調解的民商事糾紛案件、公安機關接報的矛盾糾紛類警情、信訪部門接到的矛盾糾紛信訪事項依法流轉至綜治中心,由綜治中心協調組織調解員及相關責任部門力量集中調處化解。

  “最緊要的是,先得讓周大哥一家有地住。”朱培宏指出關鍵問題。於是,信訪、水務、司法等部門人員組成調解組,提出“過渡安置+專業鑒定”方案——由鎮政府協調租賃臨時住房安置周某一家,同時委托第三方機構評估房屋損毀程度。不到一個月,雙方完成賠付,周某的房子很快被修好。

  統籌各方、多元力量共解遺留難題。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江洛鎮龍頭新村,一座混凝土廠房裡正熱火朝天地生產著。市綜治中心調解員牟虎生站在一旁,回訪當地村干部和企業負責人,了解生產經營情況。一年多以前,這片土地還處於閑置狀態。

  上世紀末,該地塊曾發生一起糾紛。當時,四川省某建筑工程公司和當地一家企業簽訂施工合同,工程建設完畢后,企業卻無力支付全部工程款。法院判決后,施工方還沒等到全部工程款到位,當地企業便因經營不善而破產,剩余100多萬元尾款無財產可供執行,施工方負責人陳某通過“以物抵債”,獲得這10多畝土地的使用權。20多年過去,陳某遠在外省,土地使用性質已發生變化,要想出讓,還得先繳納土地出讓金及相關稅費。為此,他向當地政府和法院提出補償訴求。

  有著10多年法院信訪工作經驗的牟虎生意識到,該案件跨地區、跨系統、跨行業,要保障陳某的權益,不能隻靠提起訴訟。為此,當地啟動了訴調對接機制,市綜治中心成立由信訪局、法院和自然資源局等部門組成的調解專班,反復溝通,優化思路,最終對接到一家有意向接手的混凝土生產企業。為陳某提供處置方案后,牟虎生協調隴南各級政府、法院等部門加快辦理。最終,隴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給予陳某所在的施工方經濟補償,這塊土地的使用權轉讓給混凝土生產企業。“訴調對接有助於統籌各方資源,化解方式更靈活多樣。”牟虎生說。

  截至目前,甘肅省市縣鄉四級設置調解室1800余個,配備工作力量4900余人,進駐各方調解力量8600余名。今年上半年,通過“三調對接”機制,甘肅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8.3萬件。

  (馬海濤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8日 10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