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用好“開門”這個科學方法(縱橫)

顧 杰

2025年10月30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上海“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幾個月內,收到社會各界意見建議3.4萬余條。其中,既有來自規劃專家、戰略科學家等的專業建議,也有群眾的真實心聲。這些建議,將在經過深入分析后被充分吸收採納。

  “開門編規劃”,是要求,也是智慧。各地區編制規劃,歷來重視廣泛吸收匯聚各方經驗智慧,讓不同群體的真知灼見都能得到體現,從而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共識。比如,上海“十三五”規劃編制期間,眾多市人大代表提出的為戶外勞動者設置“愛心小屋”的建議就被納入規劃。如今,這已成為上海的一道人文風景。

  規劃事關全局,也事關個體。編制規劃是一個多方互動協商的過程,也是一個集聚社會不同領域和群體智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一線從業者說話,讓普通市民發聲,十分重要,因為他們對發展的細微之處有著最為直接和真切的感受。他們提出的建議常常能切中日常生活,直指問題所在。這些帶著洞察與溫度的建議,讓規劃在保持科學性、嚴謹性和專業性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接地氣的親和力。

  其實,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充分吸收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本就是規劃編制的方法論。今年,上海多部門已聯合組織召開了77場市民圓桌會,聆聽了1900余名市民代表的心聲,內容涉及城市發展的諸多方面,其中不乏“金點子”。

  規劃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執行的成效和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息息相關。當人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發現自己的參與能改變城市未來面貌時,他們對規劃的認同感便會進一步增強。有了廣泛的社會認同,規劃的實施將更為順暢。

  “開門”這個科學方法,不隻適用於編制規劃。發展事關千家萬戶,任何一項決策都可能牽動日常生活,隻有讓更多利益相關方參與進來,讓群眾聲音在決策過程中得到充分表達,政策的制定才能更加精准,執行才會更加順暢。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城市治理與發展需要更多智慧和更廣的視野。一座人民城市,要讓每個生活於其間的人都能成為城市發展的見証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摘編自《解放日報》,原題為《“開門”的道理,不隻適用於編制規劃》)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30日 05 版)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