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分享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李鴻忠

2025年11月10日09: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擘畫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建議》部署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重大任務,對於鞏固和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調動全體人民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是黨領導人民創造“兩大奇跡”的堅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同時又反作用於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乃至於起到決定性作用。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探索和推動國家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完善發展,使之更好適應和服務於經濟基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証,實現和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為我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動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鞏固和發展最廣大的愛國統一戰線﹔適應改革開放需要制定並不斷完善憲法,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使我國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原創性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作用,豐富民主形式,暢通民主渠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

  實踐是制度最好的試金石。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文化影響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我國長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成為國際公認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我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這樣的奇跡。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國貫穿於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各環節,為成功續寫“兩大奇跡”提供了堅實保障。例如,在制定五年規劃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充分發揚民主,通過召開座談會、調研等多種方式,廣泛征求、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建議,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凝聚全黨全國智慧。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2020年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過程中,中央有關部門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建議,收到網民建言超過101.8萬條。“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再次開展網絡征求意見活動,一個月內收到網民建言超過311.3萬條。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參與度高、覆蓋面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動實踐,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吸納。再如,在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方面,黨中央堅持立法先行,加快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018年修改憲法,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等寫入憲法序言,使憲法與時俱進引領和保障國家發展﹔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加快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經濟領域立法更加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各國家機關組織和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文化、國家安全等領域立法空白得到填補,社會建設和民生領域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生態文明法律制度體系逐漸完備。外商投資法、民法典、民營經濟促進法等標志性法律出台,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發展始終“風景這邊獨好”,更加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優勢功效,更加彰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顯著成就。

  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建議》明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就明確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團結億萬人民共同奮斗的正確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准確把握新的時代要求,更好把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

  要堅持黨對民主法治建設的全面領導,始終把牢正確政治方向。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上講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沒有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不可能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不可能走上現代化之路。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居於領導地位,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人大、政府、政協和監委、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保証國家統一高效組織推進各項事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黨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首要的是把牢正確政治方向,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各方面全過程,確保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不斷鞏固,確保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不斷加強,始終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領導核心。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隻有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創造精神,匯集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保証全體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不斷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豐富各層次民主形式,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礡偉力。

  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法治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用法治來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滿足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促進共同富裕,同樣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將法治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建設各領域,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更好發揮改革和法治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輪驅動作用。

  三、全面落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決策部署

  《建議》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目標任務,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

  (一)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支持和保証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保証各級人大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支持和保証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保証憲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確保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確保人民群眾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和實現。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當好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按照“四個機關”要求加強各級人大建設。

  (二)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大團結大聯合,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履職盡責。統籌完善協商民主體系,加強各種協商渠道協同配合。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三)健全基層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更好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青少年發展、婦女兒童事業發展政策保障。

  (四)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堅持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堅持正確人權觀,堅持以生存權、發展權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全方位提升各項人權保障水平。健全人權法治保障機制,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

  (五)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全面貫徹黨的僑務政策,更好凝聚僑心僑力。

  (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協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強憲法法律實施和監督,完善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制度機制。強化法治政府建設,規范司法權力運行,健全規范涉企執法長效機制。加快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強領導干部依法辦事監督檢查。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尚法治、恪守規則、尊重契約、維護公正的良好環境。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黨中央領導下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和人民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0日 06 版)

(責編:王瀟瀟、鄧志慧)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