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讓農業合作的種子結出碩果

本報記者 祝佳祺

2025年11月28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食用菌產業園體驗菌菇自動化採收流程﹔在易地搬遷安置區見証文化賦能鄉村發展……來中國考察學習的14天,文萊農業動力學國際公司總經理阿卜德·馬利克收獲滿滿。“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和中方開展更多有價值的合作。”阿卜德·馬利克說。

  由中國商務部主辦、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承辦的中國—東盟東部經濟增長區農村發展(智慧農漁業)研修班日前在廣西南寧舉行。來自東盟國家的27名學員就中國東盟農業合作情況、全球農業發展趨勢、農業科技革命進展等主題展開交流研討,並前往廣西河池市、崇左市實地調研農文旅融合、桑蠶養殖等產業項目,赴貴州考察航天智慧農業應用情況,交流鄉村全面振興經驗。

  在崇左市江州區的廣西華綠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蔗渣、蔗葉等經處理后,成為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栽培基質,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等問題,還推動了當地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在金針菇採收包裝車間,機械臂自動採收、切根,人工稱重、分級,包裝好后放入自動運輸帶,整個過程潔淨高效。“親眼看到高標准的生產工藝和流程,讓我更加確信了中國菌菇的質量。”柬埔寨農林漁業部官員金·索萬尼對記者表示,“中國的智慧農業技術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我對未來兩國農業領域的合作充滿期待。”

  近年來,河池市南丹縣大力發展農文旅產業,通過“非遺+文旅”“節慶+文旅”以及跨省協作等舉措,打造多個4A級旅游景區,當地不少群眾吃上了“旅游飯”。瑤望天下景區位於當地瑤族支系——白褲瑤民眾聚居的易地搬遷安置區,將白褲瑤民俗風情、美食、非遺活動展示等融合為一體,每年吸引游客約40萬人次,創造收入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帶動3000余名群眾穩定就業實現增收。

  “南丹的考察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印度尼西亞農業部跨區域合作團隊技術政策分析師安格拉尼·阿尼薩·努爾哈尤說,印尼鄉村也有豐富的特色旅游資源可以挖掘,可以認真借鑒中國經驗,讓文化為鄉村發展賦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8日 02 版)

(責編:任佳暉、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